客家文化研究所學科主題資源
主題資源架構圖
找書(系所關鍵字)
中文
找論文
- 客家所歷年博碩士論文
客家所歷年博碩士論文,部份論文含全文
- 師範校院聯合博碩士論文
收錄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之博碩士論文,以及師範校院論文整合系統國際間與教育相關之論文,部分提供全文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國家圖書館免費供眾使用之學位論文線上服務
- 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 (Digital Dissertation Consortium (ProQuest))
提供部分PQDT資料庫中部份全文影像
-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
收錄台灣地區14所大專院校博碩士論文,經作者授權者可下載電子全文
- HKLIS Dissertation and Theses Collection(香港地區博碩士論文整合查詢系統)
香港七所大學線上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或論文館藏目錄的整合查詢系統,其中香港大學(HKU)、香港科技大學(HKUST)、嶺南大學(LU)有部分論文提供線上免費全文下載服務。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蒐錄自1984年中國出版之博碩士學位論文摘要及授權之全文
- 美加地區博碩士論文(PQDT)
可查詢1861年起之美加地區博碩士論文摘要,且可免費瀏覽1997年後已數位化之論文的前 24 頁
找期刊
文獻傳遞服務
-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NDDS)
提供國內圖書館申請全文資料的館際合作系統
- 館際合作-館際互借
提供國內各大學互辦借書證及互換借書證服務
系所教師著作
《回最上方》課程參考資料
- 人類學理論研究─徐雨村
- 專題研究(1):田野調查─洪馨蘭
- David M. Fetterman著,賴文福譯(2013)。民族誌學(第三版)。新北市:揚智文化。
- Emerson, Robert M., Rachel I. Fretz and Linda L. Shaw (2011).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2nd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Fetterman, David M. (2010). Ethnography: step-by-step. (3rd ed.) California: SAGE.
- Lynch, Kevin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Harvard-MIT Joint Center for Urban Studies Series)
- Malinowski, Bronislaw (1989).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Raymond Firth)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 Robyn M. Holmes著;張盈堃譯(2008)。兒童的田野工作。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 Sales, Bruce Dennis, and Susan Folkman (2000). Ethics in Research with Human Participants. Amer Psychological Assn.
- Sales, Bruce Dennis, and Susan Folkman著,李是慰譯(2009)。研究倫理:以人為研究對象。臺北市:五南。
- Van Maanen, John. (2011). Tales of the field: on writing ethnography. (2nd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Wolcott, Harry F. (2008). Ethnography: a way of seeing. (2nd ed.) Plymouth, UK: AltaMira Press.
- 王明珂(2003)。羌在漢藏之間。臺北市:聯經。
- 洪雯柔(2009)。〈批判俗民誌於比較教育研究之應用——桃源二村(Walden 2)〉。收錄於《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頁179-215。臺北市:五南。
- 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臺北市:唐山。
- 紀惠文(1998)。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臺北市:唐山。
- 胡台麗(1997)。媳婦入門。臺北市:時報。
- 莊英章(2004)。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臺北市:允晨文化。
- 郭佩宜、王宏仁主編(2006)。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市:巨流。
- 陳國強主編(2002)。〈人類學田野工作〉,收錄於《文化人類學辭典》,頁244-263。臺北市:恩楷。
- 凱文。林區著,胡家璇譯(2014)。城市的意象。臺北市:遠流。
- 黃卓權(2008)。進出客鄉:鄉土史田野與研究。臺北市:南天。
- 黃樹民,1994。林村的故事。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 奧斯卡・路易士(Oscar Lewis)著,胡訢諄譯(2014)。香吉士一家人:墨西哥底層生活紀實。新北市: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 劉紹華(2013)。我的涼山兄弟。臺北市:群學。
- 簡美玲(2009)。清水江邊與小村寨的非常對話。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 饒偉新主編(2013)。族譜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閩客方言比較研究─吳中杰
- 鍾榮富 著(2002)。台語的語音基礎。台北:文鶴。
- 鍾榮富 著(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客家話導論。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羅肇錦 著(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劉綸鑫 著(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張光宇 著(85)。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
- 林慶勳 著(2001) 。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 李如龍等( 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 何耿鏞(1993)。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 林立芳 (1997)。梅縣方言語法論稿。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項夢冰 (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 楊時逢(1957)。 臺灣桃園客家方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藍小玲著(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 羅美珍.鄧曉華著(1995)。客家方言。廣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修訂再版)。 台北:學生書局。
- 黃文博著(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出版社。
- 洪惟仁 著( 1997) 。高雄縣閩南方言。 高雄:高雄縣政府。
- 周長楫( 1996) 。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台灣的傳播。 台北:台笠出版社。
- 張振興 ( 1989 )。臺灣閩南語記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董忠司 (2001) 。臺灣語音入門。 台北:遠流出版社。
- 簡炯仁 ( 1999) 。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 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 簡炯仁 ( 1995) 。臺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出版社。
- 洪惟仁 ( 1992) 。台灣方言之旅。 台北:前衛出版社。
- 盧廣誠 ( 1999) 。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 台北:南天書局。
- 楊秀芳 ( 1991) 。台灣閩南語語法稿。 台北:大安出版社。
- 鄭良偉 (1997) 。台語的語音與詞法。 台北:遠流出版社。
- 董忠司( 1996) 。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臺灣語文學會。
- 羅常培 (1993 )。廈門音系。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張屏生( 2000 )。臺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 客家婦女研究 ─林淑鈴
- Stacey, Judith (1988). Can There Be a Feminist Ethnography? Woman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11(1):21-27.
- Wolf, M. and R. Witke, eds. 1975.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B. Turne原著,謝明珊譯(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臺北:韋伯。
-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玉山社。
- 曾秋美(1998)。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玉山社。
- 江文瑜(1995)。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 江文瑜,1995。消失中的台灣阿媽。台北:玉山社。
- 江文瑜(2004)。阿母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 李泳集(1996)。性別與文化:客家婦女研究的新視野。廣州:廣東人民。
- 李喬(1981)。寒夜三部曲。台北:遠景。
- 李喬(2001)。大地之母。台北:遠景。
- 李亦園(1997)。漢化、土著化或社會演化:從婚姻、居住與婦女看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關係〉自《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台北:中央研院民族所。
- 李翹宏、莊英章 1997〈夫人媽與查某佛:金門與惠東地區的女性神媒及信仰比較〉自《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台北:中央研院民族所。
- 鍾理和(1996)。笠山農場。台北:草根。
- 莊英章(2004)〈閩南與客家:婦女、婚姻與家庭的比較〉自《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台灣研究。
- 莊英章、連瑞枝主編(2010)。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南天。
- 謝重光(2005)。客家文化與婦女生活:12-20世紀客家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
- 夏曉鵑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 張翰璧(2007)。東南亞女性移民與臺灣客家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高承恕(1999)。頭家娘:臺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聯經。
- Heilbrun, Carolyn G (1988). Writing a Woman's Life. New York: Norton.
- Pines, Dinora (1994). A Woman's Unconscious Use of Her Bod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 周華山( 2001)。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 張祖基(1986)。客家舊禮俗。台北:眾文。
-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94)。《台灣私法人事編》第三章<婚姻>。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 羅香林(193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古亭書屋。
- 楊國鑫(2002)。〈客家婦女名字「妹」的研究〉《新竹文獻》8:21-25。
- 吳明宗(2002)。〈客家花屯女〉《新竹文獻》8:6-11。
- 羅瑞霞(2008)。〈花屯女〉《新竹文獻》33:94-112。
- 彭桂枝(2003)。〈女人與工作:一群客家農村中年女工的工作經驗〉。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張素芬(2006)。〈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 李郁屏(2009)。〈萬巒鄉客家婦女「偋間角」的敘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蔡淑貞(2010)。〈獅頭山元光寺客籍尼眾異地出家:性別觀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 鄭鈺靜(2011)。〈客家高齡婦女之成功老化感知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吳平海(2006)。異國婚姻在客庄(第五集)。(VCD)
- 吳念真(2010)。臺灣女人。(Youtube網站MV)
- 周華山( 2001)。《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台北:公共電視。(VCD)
- 《六堆常民人物誌》系列紀錄片(2010),〈媽媽的味緒〉、〈萬巒妹仔〉、〈火庄遊俠〉、〈紅娘幫幫我〉。台北:智慧藏學習科技。
- 世界客家研究─利亮時
-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 S.P.Huntington編著,李振昌、林慈淑譯(2005)。爲什麼文化很重要。台北:聯經。
- 李明歡(1995)。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126-198。
- 洪林編(2006)。泰國華僑華人研究。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8-51。
- 林開忠(2013)。客居他鄉-東南亞客家族群的生活與文化。台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頁114-130。
- 利亮時(2009)。一個消失的聚落-重構新加坡德光島走過的歷史道路。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第三章。
- 饒尚東(1991)。汶萊華族會館史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八章。
- 王琛發(1998)。檳城客家兩百年。檳城:檳榔嶼客屬公會,頁41-80。
- 蕭新煌(2011)。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台北:中央研究院,頁261-443。
-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頁563-581。
- 利亮時〈走過移民崎嶇路的社團: 曼谷客家總會與山口洋地區鄉親會之比較〉,見林開忠主編《客居他鄉-東南亞客家族群的生活與文化》(台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2013),頁102-113。
- 客家社團與政治參與研究─洪馨蘭
- Cohen, L. Myron (2005).“Writs of Passa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ontract and the Documentation of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in Minong, Taiwan”, in Kinship, Contract, Community, and State. Pp.252-303.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David Faur (2007). Emperor and ancestor :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Gledhill, John (2000). Power and Its Disguises: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London: Pluto Press. (有中譯本)
- 莊英章、簡美玲主編(2012)。客家的形成與變遷(上):呂玫鍰〈祭祀組織與地方社群之形成:獅潭北四村的初步考察〉,頁361-403。
- 房學嘉(2008)。粵東客家生態與民俗研究。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閱讀第三章「宗族社會」,pp.56-121)
- 林吉洋(2008)。〈臺灣客家認同與其承擔團體——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0-1995)的發展與政治參與〉,收錄於張維安等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頁370-400。新竹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 林桂玲(2005)。家族與寺廟:以竹北林家與枋寮義民廟為例(1749-1895)。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
- 柯恩(Abner Cohen)原著,宋光宇譯(1987)。權力結構與符號象徵。臺北市:金楓出版社。(本書已絕版,請向圖書館或教師借閱)
- 柯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原著,徐雨村譯(2008)。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化的探索。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臺灣分公司出版(桂冠發行)。
- 洪馨蘭(2008)。〈批判、詮釋與再現:客家研究與美濃社會運動的對話〉。收錄於張維安等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頁183-203。新竹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 張維安等主編(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市:南天。
- 莊英章(2004)。〈移墾社會的宗族發展與特色〉。收錄於《田野與書齋之間》,頁24-46。臺北市:允晨文化。
- 陳 板(2007)〈社區營造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503-533。臺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 陳寶良(2011)。中國的社與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導論,頁1-28。
- 黃卓權(2008)。進出客鄉:鄉土史田野與研究。臺北市:南天。
- 葉德聖(2013)。您不能不知道的臺灣客家運動。臺北:五南出版社。
- 蕭新煌等(2005)。〈東南亞的客家會館:歷史與功能的探討〉。《亞太研究論壇》Vol.28:185-219。
- 羅烈師(2010)。〈階序下的交陪:一個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收錄於莊英章、簡美玲主編,《客家的形成與變遷(上)》,頁301-335。
- 美濃愛鄉協進會編(1995)。重返美濃。臺中:晨星出版社。
- 周建新(2006)。動盪的圍龍屋:一個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與文化抗爭。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葉日嘉(2005)。兩岸客家研究與客家社團之政治分析—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中心。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 廖郁雁(2006)。非營利組織執行客語政策之角色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縣三峽鎮: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
- 謝劍(1991)。〈試論香港客家社團的本土化及其意義〉。收錄於《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Vol. 47: 84-104。
- 謝劍(1980)。〈自願社團與文化持續——香港惠州客家社團的個案研究〉。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Vol.51(1): 125-147。
- 李中敬(2010)。客家社團與溝通媒介之研究——以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為例。桃園縣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 彭欽清(2002)。〈臺灣客家社團之發展〉。收錄於徐正光等,《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頁117-184。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
- 客家文獻研究─徐雨村
- 羅香林 ( 1992[193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
- 王東(1997)。 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
- 謝重光 (2013)。 閩台客家社會與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 徐正光主編(1999)。 歷史與社會經濟: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
- 林正慧 ( 2013)。華南客家形塑歷程之探究。全球客家研究,1: 57-122。(網路資源)
- 陳運棟(1989) 。臺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
- 賴哲涵、傅寶玉 ( 2006)。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台北:南天書局。
- 江明修、丘昌泰主編 ( 2009) 。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智勝。
- 林正慧 (2008)。 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台北:遠流圖書公司。
- 林秀昭 (2009)。台灣北客南遷研究。台北:文津。
- 客家文化消費研究─林淑鈴
-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2013)。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
- 李天鐸(2002-2003)。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與亞洲。臺北:遠流。
- 吳榮順(1999)。〈臺灣南部的客家音樂〉《民俗曲藝》120:191-225。
- 吳榮順(2000)。〈從現有客家音樂現象來談「客家歌」的現況與未來蛻變〉《新竹文獻》2:66-71。
- 雷瑟(George Ritzer)原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2)。社會的麥當勞化。臺北:弘智。
- 雷瑟(George Ritzer) 原著,馬康莊、陳信木譯(1989)。當代社會學理論。臺北:巨流。
- 高宣揚(1999)。後現代論。臺北:五南。
- 高宣揚(2006)。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約翰史都瑞(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敖軍譯(1998)。流行體系.一.,符號學與服飾符碼。臺北:桂冠。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敖軍譯(1998)。流行體系二:流行的神話學。臺北:桂冠。
- Thomas B. Veblen著,趙秋巖譯(1969)。有閒階級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鄭榮興(2004)。臺灣客家音樂。臺中:晨星。
- Cheung, S. (2001). Hakka Restaurants: A Study of the Consumption of Food in Post- war Hong Kong Society. In Changing Chinese Foodways in Asia, pp.81-95.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 Wu, David Y. H. & Tan Chee-beng, ed. (2001). Changing Chinese Foodways in Asi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 Chen, Yu-Feng. (2004). Who is Singing on the Hill-Yen Chih-Wen and New Hakka Music. M.D. Thesi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chigan.
- 王明元、陳慧貞(2009),〈主題餐廳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成功因素之探討:以高雄懷舊餐廳為例〉。Journal of Commercial Modernization, 5(2):55-70。
- 林淑鈴(2014)。〈建構「客家美食」與消費客家文化?〉2014年美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高雄餐旅大學主辦。
- 林淑鈴(2014)。〈記憶中「媽媽的味緒」:懷舊氛圍中客家飲食的敘事與實踐〉。客委會103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范桂柑(2012)。〈客家飲食懷舊與體驗品質之探討:以高雄市五家客家餐廳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館裡研究所碩士論文。
- 賴守誠(2009)。《當代客家名菜的創生:以美濃野蓮的發展為例》。客委會97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蘇咨任(2006)。〈萬巒豬腳之產業集聚〉。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 客家話研究 ─吳中杰
- 黃雪貞(2002) 。<客家話>,《現代漢語方言概論》154-173.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臺北:學生書局。
- Norman, Jerry (1988). The dialects of the Southeast. Chinese. pp.210-24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江敏華(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 張屏生(2009)。 <高屏地區客家話次方言的語音差異>,《聲韻論叢》16:87-138. 臺北:學生書局。
-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 謝留文(2003) 。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黃宣範(2004)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
電子資源及網路相關資源
- JSTOR Arts & Sciences III Collection
為JSTOR人文社會學科第3個資料庫,強調藝術和人文科學,收錄有151種 期刊全文,涵括之主題為語言學、文學、音樂、藝術、電影、建築學、表演藝術、宗教和民俗學等。
- 中華語文知識庫
中華語文知識庫(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Base)源於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提出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最初目的是為了弭平兩岸民眾溝通的障礙,隨後交由中華文化總會規劃,在會長劉兆玄融入數位整合及雲端運算的概念下,發展成為提供華文詞語查詢、漢字藝術賞析的知識型網站。初期主要提供的內容,以兩岸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工具書」為主,內容包括《兩岸常用詞典》(5千多個單字、近3萬筆詞條)、兩岸學術名詞中譯對照、兩岸中小學教科書常用學術名詞中譯對照。臺灣方面,由中華文化總會統籌相關工作,邀請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教授組織專業編審團隊;大陸方面則由中國辭書學會出面作為對口單位,由《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主編李行健教授負責相關工作。
- airiti Books 華藝中文電子書(支援 ipad、Android 及 PC 版閱讀器)
共收錄了逾30,000本繁體中文電子書,已上線逾25,000本。
- 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CEPS 中文電子期刊 + CETD 中文電子論文)
整合台灣與大陸的學術資源,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集等重要全文資料。收錄主題含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醫學生命科學。
- Digital Dissertation Consortium (ProQuest) 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
「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可查詢聯盟會員所購置美國Proquest公司出版之數位博士論文之索摘及全文影像,現有約12538筆資料,收錄年代為1997以後之論文全文。
- Ebscohost 全文資料庫 (ASP+BSP+CMMC)
收錄約8,200餘種索摘期刊;4,600餘種全文期刊,其Peer-reviewed佔3,600種以上,為綜合型學術資料庫,多元化之學術研究領域。
- EndNote 書目管理軟體
EndNote書目管理軟體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並維護個人的書目資料庫,使用者安裝於個人電腦後,可用以檢索參考文獻,建立與管理個人的研究資料,並可自動編製符合標準書目格式或國際著名期刊要求之參考文獻格式,並提供國際著名期刊之論文稿件範本,協助撰寫論文稿件。
- ERMG 電子資源查詢平台
高師大 ERMG 電子資源查詢平台
- Nature Archive, 1987 - 1996
Nature 雜誌過刊,可使用年限1987 - 1996
-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PQDT--美加地區博碩士論文 )
提供美加地區博碩士論文索摘 (1861- ),可免費瀏覽 1997 年後已數位化之論文的前 24 頁。
- Science Direct 資料庫
收錄超過全世界四分之一全文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與醫學(Medical)相關文獻,全世界最大的STM(科學、科技、醫學)全文與書目電子資源資料庫,收錄期刊超過2,500種同儕審核期刊(含現刊、已停刊、移出資料庫),文獻超過126,000,000篇,一般期刊全文收錄年限自1995年至今。
- Web of Science資料庫
WOS內容包含科學(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社會科學(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A&HCI-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3種引文索引資料庫;SCIE約6,000餘種期刊,回溯年代至1900;SSCI約1,800餘種期刊,回溯年代至1956。本校僅訂閱SCIE及SSCI兩種資料庫。
- Wiley Online Library 資料庫
為一整合型的全文資料庫,資料類型包含 John Wiley 及 Black well 所出版的電子期刊約1,500 餘種、一般性電子書、及電子參考工具書。學科主題為綜合類型。2014年FULL Collection Fixed List為1,172種,FULL Collection Upgrade List 為208種。每種期刊全文查詢年限不盡相同,平均可回溯至 1997 年。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CNKI
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國內8200多種重要期刊,以學術、技術、政策指導、高等科普及教育類為主。本校僅訂購文史哲、教育與社會科學兩個專輯,其他專輯與年份,僅可看到索引與摘要資料。
- 方正中文電子書
方正阿帕比於2003年5月與CALIS管理中心合作,搜集和整理了收錄高校經典教材的數據庫。中國出版之簡體書籍,超過60000冊可供使用。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位論文系統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係將機構(大學)本身的各式研究產出,如期刊及會議論文、研究報告、投影片、教材等,以數位的方法保存並建立網路平台,提供全文檢索與使用的服務機制。
《回最上方》